掌握心理调节方法,学会缓解压力!现在社会条件人,人的压力越来越大,如何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释放压力?~下面藏象学校的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:学会用哭,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。
觉知的泪水滋养柔软的心 社会普遍观念认为哭是软弱的、不能绝决问题的,所以对悲伤、难过常用一些所谓正向的想法来安慰自己,或是转移注意力,做其他事来分散难过的情绪。 然而这负面情绪并不会因此而消失,反而会逐渐累积形成诸如健忘、失眠、头痛、腹泻等等的身心症状。 所以学习面对与了解这些情绪才是健康之道,不仅可以更了解自己,也会因为了解自己而能了解对方,还会因为让这些负面情绪能够释放而改善健康。 此外长期逃避负面情绪,累积到后来就会变得无感,换言之,忽略痛苦也会失去感受快乐与感动的能力。 眼泪有助于排毒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剂学教授威廉弗雷(William Frey)研究发现,情感性眼泪对身体的最大益处,在于眼泪有助于排出人体的某些毒素,如蛋白质、重金属与副肾上腺素。 另外,流眼泪,哭一哭也是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、神经系统的不寻常运动,这种运动也使情绪和肌肉放松,从而使人轻松。 哭出声音,帮助更大 从文字上可以把哭分为三种:有声无泪谓之嚎,有泪无声谓之泣,声泪俱下方为哭。 受到社会文化与过去经验的制约,大部分的人哭,都只有眼泪掉下来,但是这样的哭只有在脖子以上而已。 这样的哭是不完整的,允许哭出声音可以松开卡在横膈与肌肉的紧张 ,因为声音哭出来的时候,横隔膜、胸腔与肚子的肌肉才会放松下来,这样才会真正完整的松开。 特别是受到惊吓与创伤会不自主的憋气,更需要哭出声音。 而且我们的情绪还有很多负面能量,都是停留在内脏,所以要整个哭出声音,内脏才会松开。 所以哭的同时也可能伴随反胃、打嗝、头痛、头晕等等不适都是负面情绪松开的现象,若能理解并接受这些不适出现而不逃避,就可以顺利的松开。 哭泣与发泄 若哭的时候仍然想着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,我很委屈——就是陷在思想的哭,叫作发泄,它会有暂时的舒缓效果。 现代人能够这样哭已经有初步减压的效果。很压抑的人,一开始的时候需要发泄,这样会把他压抑的情绪做一个突破、松绑,所以发泄在一开始对压抑的人有一些些帮助,就是打破压抑的模式。接下来的发泄就没有什么帮助了。 例如:有一个人觉得别人对不起我,他很生气,然后他就一直打枕头,一直发泄他的生气,那只会强化「别人对不起我」的那个「认为」而已。 或者别人对不起我,我就一直哭,觉得大家都对不起我,我很悲哀,所以那样的哭,也只是强化当时的不幸或自怜的感觉。 所以,发泄就会变成浪费力气,也就是在那个「头脑的认为」的想法里面,去把那个情绪发泄出来,所以帮助很有限。 有伤害的哭泣 哭泣时若是发现自己陷入不幸或自怜,一边哭一边想着自己多么悲惨,就要适可而止,以免强化不幸的信念。 或是明明该生气却只能哭,也不宜停留在哭泣过久,这样的哭泣会助长无助感,这时要去了解为何自己害怕冲突不敢生气,这通常和很大的惊吓与创伤有关,重新去面对或疗愈可以取回自己的力量。 若是藉由哭泣来让对方感到愧疚,罪恶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,也需要注意这样的方式,或许可以暂时达到目的,但其实反而对关系造成很大的伤害。 有疗愈力的哭泣 遇到困扰时,我们往往反复思维事件的过程与解决的办法,有时却因为情绪的紧绷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,更困在思维的迷宫,甚至制造更多问题。 感觉到负面情绪时,或许可以学习暂时不再注意事件,转而去觉察身体与情绪。 这样的过程让我们跟问题以及思想有个距离,待情绪进一步松开之后,或许就会有更宽广的视角与力量来面对这件事。 首先,放松地注意与扫描身体最紧绷或情绪最明显的部位。例如:感到胸闷,让注意停留在这个地方,然后等待。 如果注意力随着想法飘走了,就再回来。 当我们可以注意这个胸闷时,它就会开始变化,可能直接散开,也或许会感到生气,或是想哭。 这时,如果能够哭出来同时又保持被动的注意,没有判断与评价,只是放松无念与这些情绪同在,这样的哭称为释放或清理,障碍会真正松开,而且会有新的了解。 因为在这过程跟现在困扰的相关信念或记忆会浮现而被看见。 下次如果苦恼或悲伤来敲门的时候,找个不受打扰的空间,全然地跟它在一起吧。 克制了眼泪也会克制了快乐的能力,能够自由地哭泣,才能发自内心地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