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这些小儿推拿穴位,解决宝宝常见病!小儿推拿是运用较轻柔的手法刺激穴位,使经络通畅、气血流通,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、治病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法。由于其安全、有效、易操作且不良反应少,非常适合在家庭中运用。 开天门: 两眉的中点至前发际正中线成一直线为天门穴。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上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,称“开天门”。 推坎宫: 从眉心至眉梢成一直线为坎宫穴,用两拇指从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,称“推坎宫”。 揉太阳: 眉后凹陷处为太阳穴。用指端揉动该穴,称“揉太阳”。 拿风池: 在头部,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中为风池穴。用拇指与食指分别作用于双侧风池穴中,做对称提拿动作,称“拿风池”。 下推天柱骨: 沿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为天柱骨,用拇指指面或食指、中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,称“下推天柱骨”。 揉肺俞: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为肺俞。用指端揉,称“揉肺俞”,用擦法称“擦肺俞”。 擦膻中: 前正中线上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为膻中。用手掌大鱼际(大拇指一侧)上下擦该处称“擦膻中”。 揉中脘: 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为中脘。用指端揉该处称为“揉中脘”。 摩腹: 小儿腹部,肚脐周围为腹。用手掌或并拢四指在该处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“摩腹”。 推脊: 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为脊。由上向下直推称推脊。 揉肾俞: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为肾俞。用指端揉该处称“揉肾俞。” 推下七节骨: 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端成一直线为七节骨。 在该处向下直推,称“推下七节骨”。 揉龟尾: 臀部的尾椎骨处为龟尾。用指端揉该处称为“揉龟尾”。 揉板门与清板门: 手掌大鱼际平面为板门。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揉按,称为“揉板门”;在该处从拇指指根至腕横纹上来回推动,称为“清板门”。 补脾经与清补脾经: 拇指桡侧缘,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脾经,在该处从指尖推向指根,称为“补脾经”;在该处来回推动,称为“清补脾经”。 推小横纹: 手掌面,第2~5指的掌指关节横纹处为小横纹,用拇指在该处左右推动,称为“推小横纹”。 揉掌小横纹: 掌面小指根下,尺侧掌纹头为掌小横纹。用拇指或食指按揉该处,称为“揉掌小横纹”。 揉一窝风: 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为一窝风,在该处按揉,称为“按揉一窝风”。 揉外劳宫: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,在手背3、4掌骨之间近中点凹陷处为外劳宫,用指端揉该处称“揉外劳宫”。 揉二马: 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为二马,用指端按揉该处称“按揉二马”。 清天河水: 前臂内侧正中,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为天河水。从腕横纹起直推至肘横纹,称“清天河水”。 退六腑: 前臂尺侧,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为六腑,从肘关节单向直推至掌根,为“退六腑”。 推三关: 前臂桡侧(外侧),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为三关,从桡侧腕横纹起单向直推至肘横纹处,称为“推三关”。 清胃经: 大鱼际桡侧缘,赤白肉际处为胃经。在该处从掌根推向拇指根,称为“清胃经”。 清大肠经与补大肠经: 食指桡侧缘,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为大肠经。从虎口推向指尖,称为“清大肠经”;从指尖推向虎口,称为 “补大肠经”。 清肝经: 食指末节螺纹面,或食指掌面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的位置为肝经。在该处从指根推向指尖,称为“清肝经”,也称为“平肝”。 清肺经: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,或无名指掌面,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肺经。在该处从指根推向指尖,称为“清肺经”。 顺或逆运内八卦: 以掌心为圆心,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的2/3为半径画圆,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为内八卦。在患儿左手上,以施术者视角在该处顺时针方向作运法为顺运内八卦,以施术者视角在该处逆时针方向做运法为逆运内八卦,右手则相反。 补肾经: 小指螺纹面或小指掌面,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肾经。从指尖直推向指根,为“补肾经”。 清小肠: 小指尺侧缘,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小肠经。在该处从指根推向指尖,称为“清小肠”。 按揉足三里: 在小腿外侧,外膝眼下3寸,胫骨旁开1寸为足三里。 用指端按揉该处称“按揉足三里”。 揉丰隆: 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八寸,条口穴外一寸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(中指)为丰隆。用指端揉该处称“揉丰隆”。 揉涌泉: 足底面前中1/3交界处为涌泉。用指端揉该处称“揉涌泉”。 健康管理师、小儿推拿、营养师学习交流平台 咨询电话:010-85912492 、15901197670 |